新聞中心
實體書店不妨大膽走“出”去
發布時間:2022-05-13
作者:
來源: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/網
閱讀量:91
|
不再等著讀者來書店,而是將閱讀服務、文化創新向外延伸。在北京,有些實體書店正在走出一條探索新路。
像北京中信書店,去年就全程策劃了第三屆“北京書店之夜”暨“與書集·串游記”圖書文創市集,在前門舉辦的中秋3天活動中,為游人提供豐盛文化大餐,主會場在活動期間舉辦了19場優質文化閱讀活動。各展區紛紛嘗試現場體驗互動新玩法,并通過直播等渠道擴大線上傳播,實現店外帶動店內,線下引導線上。
還有北京建投書局,其文化顧問業務已做成系列。高端論壇承辦、大咖講座策劃、主題展覽策劃、文化空間策劃等,使得建投書局去年的店外收益基本與店內收益持平;今年,店外收益預計將超過店內收益。
近些年來,網絡電商沖擊疊加全球疫情影響,實體書店的日子并不好過。為此,不少實體書店紛紛嘗試經營轉型,有的致力于店內環境的改善,走網紅發展路徑;有的瞄準顧客多元文化消費需求,以輕食售賣、親子活動、文創產品等提升業績;還有的在店內舉辦讀書觀影、茶藝插花等文化活動,借此拓寬經營路子。凡此努力,的確有助于相關實體書店保持經營靈活性,可也由此帶來了不少書店經營上的同質化。尤其需要看到的是,這些書店的探索創新始終是“眼睛向內”,這未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
與之相較,像北京中信書店、建投書局盡可能地使自己走“出”去,通過跨界融合、文創開發等經營模式,努力探尋內涵化、多元化發展之路,無疑為實體書店逆勢而為開辟了新賽道。如此探索創新,使之得以在更廣闊的空間發揮自身優勢,依托種種有利資源特色化轉型,差異化發展。
需要看到的是,北京一些實體書店走“出”去開辟成長新路,與當地政府部門的政策扶持不無關系。北京出臺的實體書店扶持政策中,就包括了鼓勵書店孵化新業務、新場景,以形成“館店結合”“廠店結合”以及“書店+課堂”“書店+文旅”等特色模式。北京中信書店的相關負責人就指出,中信書店的發展規劃正是根據政策導向展開,繼而開始大膽走“出”去;接下來,按照扶持政策的指引,中信書店還將與社區結對子,拓展更多向外的可能,助力城市公共文化建設。
現代意義上的實體書店,不該只是單純賣書的場所,它應該通過對自身文化功能的多方面開掘,努力為己贏得新的更廣闊的發展機遇,同時也為推進社會文化發展、人類文明進步,不斷作出新的貢獻。在此意義上,希望各地政府部門再接再厲,繼續加以引導扶持,希望能有更多的書店經營者積極作為,促其更為順暢地走“出”去,從而走出實體書店經營業態更美的景致、更好的未來。